于行健,不是魔丸

于行健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才智:3岁能背诵圆周率百位,5岁自学编程,7岁开始参加各类竞赛。他曾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(NOIP)中取得辽宁省第三名的成绩,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学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,名列全国第一。
这样的人才,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本来就让人觉得太可惜了。
于行健的爸爸给他的信,更是让人心痛。
一个人才,怎么在他爸爸眼里,成了魔丸?
他的父母看来不懂他。
1 家长并不理解孩子,而是有太多评判
于行健的爸爸给孩子的信中,提到孩子不只是灵童,也是魔丸,看不起这世界,选错了世界。
但,这只是这位爸爸的视角而已。
这不是事实。
孩子,尤其有天赋的孩子,更“与众不同”
和于行健类似的一些孩子,从小看问题比同龄人更快,更准、更有深度,甚至比大人也是。我们接触过好几位这样的孩子,不喜欢运动,不爱聊闲天儿,穿着不太在意,但思考有深度,看问题有系统,能洞察到很多事物背后的规律。
这样的孩子,很多不喜欢那些“难度正常”的教学。他们可能会觉得同龄人幼稚,甚至有点儿愚笨。他们看上去,有些“瞧不起”同龄人。
如果用普通的眼光,很可能会认为:这孩子太不谦虚,有点儿小成绩就骄傲。
但实际是:目前的环境跟不上他的洞察能力,需要给他提供更适合他的内容,领域,可能是更有深度的,也可能是能激发他兴趣的。也可能是一位更适合的老师、更适合他的环境。
他可能会穿过很多现象去看到更本质的东西,他的教育环境:老师,家长未必跟得上。
如果家长坚持孩子应该适应环境,那这样的孩子很可能认为:家长也是幼稚的。家长就很可能会感觉到,孩子“看不起”家长。
假设,家长非要这样的孩子,一步一步列式子,缺一步都不可以(打好每一步的基础),人家孩子怎么想?(以普通的方式对待人才,是不合适的)
如果家长觉得孩子有问题,首先要做的:
不要陷入自己先入为主的判断,
而是去理解:孩子是怎么想的,他想要什么?孩子整体是什么样子的?
2 孩子如果有“戾气”,往往是受伤害中积累的
很多家长,认为孩子不懂事,脾气差,对家长不好好说话,甚至有戾气。眼中光盯着孩子的“恶”了。
家长往往忽略的是,外界环境的“贡献”
比如,一位孩子,每天被从床上拽起来,要求在吃面包片时,必须吃一口面包,喝一口热牛奶,但他就不喜欢这么吃,就喜欢吃面包时就吃面包,吃完再喝牛奶,如果父母天天不停唠叨,孩子可能生气不?这是孩子有“戾气”么?你被每天折腾你也有。
我们要做的不是修理孩子,而是修理环境。
3 孩子的内在,是更需要重视的
成绩再重要,只是小树长出来的枝叶。
信奥赛的排名,“成绩名列前茅”,“学习能力出类拔萃”,半夜三点起来改代码为的是什么?都是枝叶。AI 能做的事,没必要让一个人才半夜去折腾。
"来到这个世界,不久,你就如灵童附体,展示了你的超高能力,在爸爸妈妈引领你进入的领域,你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,让爸爸妈妈引以为傲。"
教育要培养的从来不是那些。而是根。
这里的根,首先是如何躲开“只有更优秀才可以“陷阱
越是优秀的孩子,越可能要面对这种情况,他们太优秀,然后就认定自己,必须成为最好的。
随着他们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,他们周围会出现“更优秀”的人。
见过太多孩子,以前都是第一,考到优秀的高中,突然发现周围全是人精,自己一下不是第一了。很多孩子没有做好准备。“不要和别人别,你要和自己比”,这有用么?这么多年的经历,一直是这么比出来的。
提示:从小和孩子,需要更重视过程、进展、学到什么,这些是根,
不是结果、不是成绩,不是任何外表上的。
4 孩子有机会做自己,才能做快乐的人
“回想近几年,你失去了所有快乐。爸爸妈妈知道,你存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天,都是为了爸爸妈妈,你不再喜欢学习,不喜欢运动,还有很多很多你不喜欢的事,都是在为爸爸妈妈在做。因为你的内心,根本不屑做这些,但你深深爱着爸爸妈妈,你也愿意为爸爸妈妈做你不喜欢的事,我真的真的非常清楚,你做的所有一切,都不是为自己,因为你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些,一切都是为了爸爸妈妈在做。实际上,你每天都在煎熬,多次暗示爸爸妈妈,你很想去找你的世界”
几年的时间,不快乐,做不喜欢的事,为了爸爸妈妈在做。
这,就像把根放在一边,专心想办法弄出枝叶花朵。
孩子并不是家长的成绩单。孩子是他自己。
只能做自己不想做的事,去取得那些所谓的成绩,
这就是没有自己,
这不该是孩子的教育环境!
希望更多的家长能理解孩子,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谈教育
最后说几句,父母很多都很忙,但关注孩子心理健康,尝试理解孩子,并不会占太多时间,但带来的,是父母更理解孩子,被理解的孩子也会更容易顺利。
以上几点,可以试试多说以下的话:(话术只是表面,前面的原则更重要)
- (询问孩子想法,孩子的想法是重要的)你是怎么想的?你有什么打算?
- (鼓励进展,帮助孩子勇气一点一点增加)我看到你又学会...了
- (鼓励错误中学习,不怕失败的结果)虽然成绩没到目标,但学到了什么?
- (鼓励努力的态度,而不是结果)你这次很努力了
- (更重视自己)你喜欢什么?
- (关注自己,面对情绪,梳理情绪)咱们一起看看,你生气的点是什么?
- (合作)咱们一起商量一下,这种情况,下次怎么做更合适?
- (合作)你需要我做什么?
- (建议之前先得到同意)你需要我的意见么?
- (倾听,就是倾听)听孩子讲,少打断,少教育,
多倾听,多感知,多观察,多理解
以下附上:
爸爸给孩子的信
孩子,你终究走了,去找寻你的世界。我万般不舍,但我清楚,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,你的世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,你容不下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也容不下你,你终究要离去。
16年前,我非常幸运,接到了你的降临,你给我和妈妈,还有我的全家带来了无比的欢乐。但你却是不幸的,因为你选错了世界。
来到这个世界,不久,你就如灵童附体,展示了你的超高能力,在爸爸妈妈引领你进入的领域,你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,让爸爸妈妈引以为傲。同时,你也实时注意到了,这个世界与你心里的世界很不同。你心中的魔丸渐渐开始萌动,带给爸爸妈妈的表现就是不再安分,看不起这个世界,你要挑战这个世界的规则。
你的内心,一直就是灵童与魔丸在交织,时而灵童,你就如最聪慧,最乖巧、最善良的孩子,记得,你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,别人动笔,你只用眼睛看,你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,彰显你的学习能力出类拔萃。还记得,你认真地听从爸爸的学习辅导,辅导你学习的那些日子真是爸爸最快乐的日子,但不知你从何时起,你不再需要爸爸的辅导了,爸爸知道,你长大了,有了自己的主见,同时,你也埋下了戾气的种子。我还记得,你曾经为乞讨的孩子伤心流泪,你的一颗善良的心,让爸爸妈妈欣慰异常。你的所有一切,带给爸爸妈妈无上的荣光。
但时而你又成为魔丸,看不起这个世界的一切,肆意挑战这个世界的规则,我行我素。你又如暴君一般,粗鲁地对待最爱你的妈妈,爸爸看在眼里,泪在心上。
但是,无论你是谁,你来到了这个世界,来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,你就是爸爸妈妈的孩子,爸爸妈妈爱你,非常非常地爱你,哪怕你是魔丸,爸爸妈妈也一样爱你。爸爸妈妈想改造你,去掉戾气的一面,但终究爸爸妈妈无法改造来自不同世界的你。
回想近几年,你失去了所有快乐。爸爸妈妈知道,你存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天,都是为了爸爸妈妈,你不再喜欢学习,不喜欢运动,还有很多很多你不喜欢的事,都是在为爸爸妈妈在做。因为你的内心,根本不屑做这些,但你深深爱着爸爸妈妈,你也愿意为爸爸妈妈做你不喜欢的事,我真的真的非常清楚,你做的所有一切,都不是为自己,因为你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些,一切都是为了爸爸妈妈在做。实际上,你每天都在煎熬,多次暗示爸爸妈妈,你很想去找你的世
爸爸妈妈就是普通凡人,真的给不了你需要的世界,爸爸妈妈愿意把命给你,但那不是你想要的。
终究,你也无法承受这个世界给你的痛苦,终究,你要离去了。离去的时刻,是最痛苦的,无论心里还是身体,你都承受着终极的痛苦,你最后本能喊出“妈妈,我疼,救我”,这句喊声,让爸爸妈妈撕心裂肺,你对爸爸妈妈还是万般不舍的,你也不愿意离去,但是这个世界终究不属于你,而你也不属于这个世界。
爸爸妈妈知道你真的要离别了,你要去了。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虽然很短暂,但是,你带给了爸爸妈妈无限的欢乐,是爸爸妈妈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。
你要去寻找你的世界,爸爸妈妈决定放手让你去寻找你的世界,也祝愿你找到你的世界。当你找到了你的世界。一定要通知爸爸妈妈,你的世界在哪里?
爸爸妈妈也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世界,但是你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哪里,爸爸妈妈一定会去找你。
一定会去找你。
孩子,咱们的父子情还未了,你虽然短暂离去,但是我们终究会重逢,一定会重逢。
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与你的世界并不相连,但是我一定要在梦里找到你。希望你,进入到我的梦里来,我们还要再续父子情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