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做甜品的兴趣要保护么,还是学些正经的?
来自芽芽妈,在“自在阅读”项目中的分享
今天听了周六“自在阅读”读书会的回放,同学们的发言总是能引发我很多的思考,这次也不例外。
所有关于学习的讨论,不由自主都会和心里的尺子挂上钩,这把尺子叫成功。
关于什么算成功,我曾经很多遍问过自己,并且觉得已经总结出来了一个确定性的回答:即遵循自己的内心,找到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做的事情把它做为职业,这个职业既能让自己安身立命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,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。
在听回放时,
小熊说她虽然也觉得上大学不是一件必须的事,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事情更重要,但还是希望孩子们能上大学。这个说法一下子戳中了我,让我有了强烈的认同感。
现在我女儿唯一一个算得上兴趣爱好就算是做甜品了。做甜品对她来说即像手工作业也像一个放松的游戏。每到周未,她都兴致勃勃在厨房里尝试各种烘焙,也会说长大后想当甜品师。
对于她这个爱好我一直是矛盾的,
一方面她愿意主动投入时间精力的爱好也就这一个了,应该好好保护,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如果给她过多的关注和鼓励,她会不会真的会把甜品师作为以后的职业发展?对于这个结果我一时还是接受不了的。
我对孩子还是有一个“主流成长”的期待-接受高等教育找一份看起来更体面、更有竞争力的专业,如果真不是上学的料,甜品师可以算是一个备胎。
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不想把甜品师和孩子职业挂上钩,是感觉她对于这个爱好也没有“深度投入”更多的是玩。
当我把这些写下来的时候,我也觉得自已的期待和要求是不是有点高了?
一个11岁的孩子,现在所谓的“职业理想”可不就是和现在喜欢玩的东西挂起钩吗?我还对她有什么“深度投入”的期待呢?期待她主动查找资料,主动报班学习?
应该说这个批判里也藏着我对自己的评判。这点应该是和自己的学习经历有关。如果只看成绩,我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,属于围绕中间上下浮动。但是现在回想“学习”这件事,学生时代的学习真是稀里糊涂就过来了,既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,也没有沉淀总结出让自己受益的学习方法。
倒是30岁以后的日子,尝试了不少和职业发展完全不相关的课程,还算是在学习这件事上有了更多对自己的认可。但即使这些学习都是出于主动自发的,但在每一项也没有做到“深度投入”,这又引发了对自己新的评价和不满。
可能就是因为我对自己这点不满意,所以也格外在意女儿是否做到这一点。
秋池分享了孩子选择学校的事,她说学习、成长、发现自我都是紧密相关的,可能我们一辈子的目标就是发现自己。这段话对我也有特别大的触动。
一直以来我觉得“学习”,“成长”,“认识自我”好像都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,或者笼统来说都是我追求的,所以并没有仔细分辨这三者的关系。今天听完秋池的分享,我好像突然感受到了这三者的不同:
人终其一生的目的是为了“认识自己”,“学习”是认识自己时借助的工具和途径,“成长”是这个过程的自然结果。
当我把这三件事摆成这样的位置时,这时候学习就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,看书上课是学习,观察记录是学习,旅行看电影是学习,与他人的联结或者摩擦不也都是学习吗?如果没有这些镜子和碰撞,就不会想去寻求解决之道,而寻求解决之道就已经是走在学习的路上。
如果不再把“成长”当成目标而只是一个自然结果,
人生路上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,那些原地踏步、甚至跌入低谷的日子也都不再那么值得沮丧。
如果把锚点定位在“认识自己”,并且把学习做为一生的支持看,
那么最后的自然结果也一定会指向成长。
虽然没有参加现场版,听回放能让自己从容的思考和品味,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。